针灸“中气法”历史悠久,传承关系可追溯到清代咸丰年间。由河北霸县(现霸州市)寨上村针灸、气功大师“神针王”王老先生家传,后传于河北著名针灸大师刘峙南祖父,“中气法”只在家族间口口相传,未见于任何文献记载。至20世纪50年代刘峙南先生首次将其整理成文字资料,“中气法”始能公诸于世。
针灸“中气法” 由上脘、中脘、建里、下脘、水分、盲俞(或天枢)、气海(或阴交)7穴组成。治疗疾病范围较为广泛,有解表、通里、祛寒、清热、调气、和血、消导强壮、升清降浊、调郁和中等效能,该法不但治疗脾胃疾病效果显著,临床用之治疗多种急慢性疾患,经辨证操作亦每获佳效,现李老师及弟子临床已将针灸“中气法”广泛应用于内、外、妇、儿、五官、神经、皮肤等多科室数百种疾病。“中气法”操作手法复杂、要求严格,由针前循按法——进针法——布针法——针下调气法——留针应气法——出针法共6步组成,每一步又有详细的操作要点。
针灸“中气法”不见历代任何针灸文献,亦无文字记载,现只在师徒之间单一相传,该法经临床应用五代以上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详实的临床资料,应用得当,效若桴鼓,迄今为止仍在临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。
点击数:77 录入时间:2025-04-03 09:03:29【打印此页】【返回】